深入挖掘传承弘扬“坎儿井精神”-尊龙凯时网址
2024 01/27 20:22:00
来源:吐鲁番市委宣传部

深入挖掘传承弘扬“坎儿井精神”-尊龙凯时网址

字体:

  坎儿井是历史上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独特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,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南麓的吐鲁番市,与万里长城、京杭大运河一起被誉为“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三大工程”,与四川都江堰、广西灵渠誉为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(也有称与京杭大运河、四川都江堰、陕西郑国渠、广西灵渠、浙江它山堰誉为中国古代六大著名水利工程)。千百年来,潺潺流淌的坎儿井水浇灌着祖国西部万亩良田,滋养着吐鲁番千万儿女,延续着独特的绿洲吐鲁番文化,为各族人民群众生存提供了重要保障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。

  历史川流不息,精神代代相传。吐鲁番坎儿井遗存是人口聚集、民族融合、文化交流、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,是人类在自然界活动方式的延续证明,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缩影,是中华优秀文化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。深入挖掘、总结提炼、广泛传承、大力弘扬新时代吐鲁番坎儿井精神,就是历史上各族人民群众以愚公移山、感天动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,铸就了“勤劳智慧、不畏艰险、团结奋斗、自强不息”的精神。

  ——勤劳智慧,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群众追求幸福、自力更生、努力奋斗、尊重规律、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。

  历史上,各族人民群众面对气温高、降水少、蒸发量大等自然气候条件,克服极干旱、日照强、大风多等环境影响,遵循客观规律、依据地理特点、科学利用资源,通过辛勤劳动筑造了坎儿井,是水资源与人智力巧妙融合的神奇创造,是各族人民群众勤劳智慧的伟大结晶。

    一是吐鲁番坎儿井巧妙利用天然地形高差形成自流井,无需任何动力,不耗费其他资源,通过人工暗渠把地下水引出地表,为农业灌溉、人畜饮水生活提供了重要水源,维持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,延续了千年绿洲文明,这是人类的伟大创举,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建筑奇迹,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,是新疆绿洲的“生命源”“生命泉”。

    二是吐鲁番坎儿井是各族人民群众在中原井渠技法的基础上,创造了坎儿井开挖定向、通风、采光、出土等施工技艺,油灯照明定位、木棍定向、绳语、“膝盖”标尺法等智慧创造,开凿、掏捞技艺等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;精确暗渠、明渠及涝坝水位高度,实现了暗渠准确连接竖井,打通了井上井下通道,与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……如:为防止大风将沙土刮进坎儿井,避免低温将竖井冻坏,将葡萄藤、树枝、杂草和木板等做井盖;坎儿井春夏灌溉维护农业生产,秋冬储水维持生态环境;在长距离地表引水和机电井取水前,始终兼有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的功能,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和各族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创造。

    三是吐鲁番坎儿井是古老的灌溉工程,蕴涵着宝贵的生态智慧,具有减少蒸发、防止风沙的作用和节约能源、降低污染的功能;坎儿井完整保留了竖井、暗渠、明渠、蓄水池(涝坝)等建筑遗存,系统传承了开凿、掏捞、维修等高超技艺,真实记录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、和谐共处的发展历史,成为人类在极干旱地区生存的成功范例。如:坎儿井水源自天山冰雪融水,输水路线全程封闭,不受外界干扰污染,水质安全质量好,减少了蒸发流失,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因地制宜、因势利导的科学理念。坎儿井在水土涵养、景观塑造、生态改善、水土保持、气候调节、生物保护等具有重要价值,是高效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成功典范。

  ——不畏艰险,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群众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吓到,不屈不挠、不畏艰险、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顽强意志。

  “凿井者,起于三寸之坎,以就万仞之深”。吐鲁番坎儿井在干燥、炎热、大风和荒凉戈壁滩开凿、掏挖、掏捞,施工困难大、危险高,5个人一天劳动才能掘进两米,凿掏工程量非常巨大、任务异常艰巨,维修养护极其复杂。掏捞群众要匍匐、蹲着、跪着、趴着,双膝浸泡水里,异常艰苦。一条坎儿井要顶烈日、啃干馕、睡杂草,风餐露宿,栉风沐雨,几年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辛勤劳作、接续奋斗才能完成。开凿坎儿井穿越砾石层坚硬的戈壁,没有现代化测量仪器和施工机械,主要依靠人力和坎土曼等简易农具,在狭小地下空间施工,长时间浸泡冰凉的水中,经常面临落石、暗渠坍塌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。每条坎儿井要掏挖数十个甚至数百个竖井,有的竖井深达90米以上。历史上战乱时候,人们常常把老人、妇女和儿童及食物藏在坎儿井里,躲避战乱,抵抗入侵,防御敌人。在重重艰险面前,各族人民群众迎难而上,知难而进,面对生死较量不畏惧,千险万难不退缩,靠辛勤劳动和持续奋斗改变命运,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,战天斗地的英雄主义气概。

 ——团结奋斗,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群众命运与共、团结奋进、同舟共济,顽强拼搏,甘于奉献的团结伟力。

  坎儿井开凿和掏捞挖土,提土绞土和倾倒土方,要各方顾全大局、齐心协力、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。面对极端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和巨大的掏捞困难,各族人民群众为了生存发展,自立更生,不畏艰难,顽强拼搏,前赴后继,矢志不移,全家出动,全村行动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力拧一股绳,走遍千山万水,想尽千方百计,吃尽千辛万苦,历尽千辛万险,几十年、几代人坚守,筚路蓝缕,全靠人力创造了总长度超过万里长城的“人间奇迹”。

  吐鲁番坎儿井见证了新疆历史的沧桑巨变。古往今来,各族人民群众万众一心,同呼吸、共命运、肩并肩、心连心,共同开凿掏捞坎儿井,共同维修保护坎儿井,共同饮用坎儿水,共同生活在坎儿井周围,共同传承坎儿井文化,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,互帮互助互爱,交往交流交融,共同践行“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”的重要论述,共同绘就“团结就是力量”的历史画卷,共同唱响“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伟赞歌,吐鲁番坎儿井是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建设美丽新疆的历史见证,是各族人民群众坚韧不拔、增进团结、维护稳定、促进和谐、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。

 ——自强不息,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群众不等不靠,积极进取,守望相助,和衷共济,不懈奋斗的高尚情怀。

  吐鲁番坎儿井,是各族人民群众以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,吃苦耐劳、艰苦奋斗、独立自主求生存、自力更生敢担当,战胜艰难困苦铸就的伟大梦想。坎儿井掏捞、维修、管护、使用和文化传承过程中,各族人民群众展现出无惧无畏的担当气质、苦干实干的过硬作风、不计报酬的奉献意识和爱国爱家的大爱情怀,是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吐鲁番坎儿井饱含传统文化、充满时代活力、富有地域特色,具有重要的历史、科学、文化、旅游、生态、建筑、水利、经济和社会价值。

  人无精神不立,国无精神不强。吐鲁番坎儿井精神,是孕育独具魅力新疆绿洲文明杰出代表,与红旗渠精神等一道,广泛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,深深融入各族人民群众思想和血脉,跨域时空、历久弥新,感人肺腑,启人深思,促人奋进,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疆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强大动力。吐鲁番坎儿井精神,继承、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,是各族人民群众承古扬今、厚文生力、循优做强铸造的文化之魂,是伟大集体主义、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在“火洲”大地的集中体现,是建设现代化美丽新疆薪火相传、奋发有为、历久弥新的精神坐标和力量源泉,来自不易,弥足珍贵。

  我们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和旅游兴疆战略,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先行区建设,认真学习、系统研究、广泛传承、持续宣传、大力弘扬“吐鲁番坎儿井精神”,深入挖掘时代价值,讲好吐鲁番坎儿井故事,传承中华优秀文化,凝练伟大精神内涵,推进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引导各族群众增进文化自信,增强“五个认同”,凝心聚力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。(孙世锋)

【责任编辑:董志涛】
网站地图